清瀾山學校辯論隊獲得首屆哈佛中國辯論協(xié)會總決賽亞軍
來源:清瀾山學校
時間:2021-07-05
哈佛中國辯論協(xié)會 (China Debate Association,簡稱CDA)是由哈佛大學校友舉辦的針對全球高中生的年度大會。協(xié)會以辯論方式,為世界各地優(yōu)秀的高中生搭建跨文化交流的平臺,碰撞思辨火花。
首屆哈佛中國辯論協(xié)會辯論賽于2021年3月12日正式開賽,整個賽季的辯題涵蓋“青少年課外活動發(fā)展”、“教育科技革新”、“教育公平”等。由于受疫情影響,今年的辯論賽在線上舉行。
清瀾山學校由初中部郭曉恩同學為隊長、宋思瑤、白睿安、叢明越同學為隊員組成的Loquacious Quartet隊,憑借初生之犢的氣勢,一路過關斬將,從26支中國和美國頂尖高中辯論校隊中脫穎而出,最后與來自美國康涅狄格州、由中國籍美高學生組成的AIEP隊進行強強對決。清瀾山學校Loquacious Quartet辯論隊最終榮獲亞軍席位。
6月28日晚,首屆哈佛中國辯論協(xié)會2021辯論賽總決賽在線上舉行,正反雙方就 “Do online courses widen or narrow the gap of education equality” (在線課程擴大還是減小了教育平等的差距)這一辯題用全英文展開激烈的辯論。
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發(fā)使全世界的課堂停擺,促使全球教育變革,在線課程成為趨勢。正方(清瀾山Loquacious Quartet隊)認為:在線課程擴大了教育公平的差距,網(wǎng)絡資源分配不均、貧富人群之間硬件配備和網(wǎng)絡設備應用技術水平的差距等會導致學生從網(wǎng)絡課堂上受到教育的機會不平等,學生參與網(wǎng)課程度出現(xiàn)差別;另外,學生的本身是否自律、教師線上上課是否能顧及到所有學生,也影響在線課程的效果。反方(AIEP隊)則認為網(wǎng)絡課程統(tǒng)一的教學規(guī)則實際上有益于所有學生公平地參與課堂。從宏觀上看,網(wǎng)絡課程通過為學生提供相同的課程,不同學校和地區(qū)的壁壘消失,保證了教育資源和機會的平等。
總決賽采取團體辯論賽的模式,正、反方分組進行辯論。經(jīng)過開篇立論、自由辯論、總結陳詞三個階段,最終我方(Loquacious Quartet隊)獲得亞軍席位。同時我方四辯叢明越同學與反方三辯同時獲得“最佳辯手”稱號。
在備戰(zhàn)首屆哈佛中國辯論賽的過程中,四位清瀾辯手不斷磨練自身的辯證思維和團隊合作能力,收獲頗豐:
宋思瑤(一辯):“通過這次的辯論賽,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觀點對不對不是重要的,即使你不覺得它是正確的,只要你能讓觀眾覺得它是對的,你就已經(jīng)達成目標了?!?/p>
白睿安(二辯):“經(jīng)過一次次的辯論,我們逐漸感覺到辯論與吵架最不同的地方是吵架注重在過程與表達自我,而辯論則是讓他人信服。這種能力定會讓我們受益一生。”
郭曉恩(三辯):“辯論賽中,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前期準備很重要。辯論時反應快也重要,但辯論發(fā)揮最終還是靠整個團隊對辯題的理解。為了達到團隊共同的理解,辯手之間要互相傾聽和溝通,這樣辯論時就能做到全員統(tǒng)一戰(zhàn)線,相互支持。”
叢明越(四辯):“辯論賽后,我們的語言組織和團隊協(xié)作等能力都有很明顯的提升。我們組在邏輯上和氣勢上都比較強的,尤其是開杠環(huán)節(jié)的時候。不過最重要的還是我們的團隊精神——組員互相補充,彌補彼此的缺點才是我們真正的‘殺手锏’”
黃雅靖老師(指導老師):一時強弱在于力,千秋勝負在于理。辯論賽中,辯手往往無法根據(jù)自身立場來決定辯方,而需根據(jù)被分配的立場對事件或觀點進行審視論證——這就鍛煉了非常重要的人文技能,即對事件和觀點的多方面思辨能力。在辯論中,不可避免地需要超越單一事件本身,去思考事件背后的價值觀和普遍“真理”;而對這些大命題的思考,正是培養(yǎng)負責任公民的奠基訓練。
再次恭喜清瀾山Loquacious Quartet辯論隊!
更多廣東國際學校資訊,可以到本網(wǎng)站查看!